返回顶部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今天是    | 政策法规 | 行业应用 |
home 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高端访谈 > 详细信息
从事古建修复40余年 吴书瑞恢复古韵就是最好的文保,尊重包容 和谐共生—香港展现多元文化魅力
2019年05月17日    阅读量:656     新闻来源:中网信息    |  投稿

气温接近30℃,吴书瑞和往常一样,头戴鸭舌帽,站在脚手架上,手拿画笔在古建筑上一笔一笔地描绘着。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,在外人看来极具耐性的工作他早已习以为常。


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彩画工作室主任吴书瑞介绍,全年365天,他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和修复中度过中国建材网cnprofit.com。从事古建修复工作40余个春秋,吴书瑞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、天安门城楼等国内外诸多文保工程的修复工作,“喜欢这一行,每当古建工程项目的修建工作完成,原汁原味地留住古风和传统文化,我心里都特有成就感。”


如今,吴书瑞把研磨古建绘画所用的天然矿物质颜料,用在了“金韵葫芦”的创作中,将葫芦赋予时代文化气息,让其成为工艺品,走进千家万户。


沥粉不润滑被师傅要求重做


吴书瑞的爷爷是一名雕刻工匠,谈起古建修复,吴书瑞至今不忘祖辈对他的影响。“把古老的技艺用在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上,就是传承。”对于从事古建修复工作的吴书瑞来说,爷爷的这句话也是他至今坚持从事古建修复行业的一个原因。


受爷爷的影响,吴书瑞从小就对传统技艺感兴趣,5岁便开始学习书写与绘画。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,还是学徒的吴书瑞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在建筑物上沥粉作画。


吴书瑞说,调沥粉关键在于把握好加水量,冬天滴水成冰,吴书瑞入行不久经验不足,总感觉沥粉不如平日润滑,不知不觉,水就加多了。


“这哪成啊!沥粉沥不好,刷色、贴金都白费,铲了,重新做!”平日慈眉善目的师傅大发雷霆。吴书瑞心里委屈又不敢顶嘴,只好返工。事后,吴书瑞才体会到师傅的良苦用心,“这是在教我精益求精呀。”吴书瑞说,老匠人的精益求精,就是现在常说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

出身于工匠世家的吴书瑞,已从事古建修复工作40多个春秋,参与了国内外诸多文物保护和仿古建筑营造工程。故宫博物院的乾隆花园、天坛的长廊和双环亭、中南海瀛台、天安门城楼……都默默地记录下这位匠人的坚韧与付出。


恢复文物古韵就是最好的保护


吴书瑞告诉记者,上得了脚手架,坐得了冷板凳,是做古建彩画的基本功。更苦的,其实还是“学”。


出身于工匠世家的他很庆幸自己中学毕业就被分配到了古建公司,和老师傅学习古建彩画。但真正画画儿却是10年以后。“头三年干最苦最累最单调的基础活儿,出徒后学三年‘规矩活儿’,最后学三年绘画的活儿。真是十年磨一剑,才真正感受到绘画的魅力。”


他记得有一年三月在无锡《水浒》影视城工地,乍暖还寒,每天攀爬脚手架,距离地面十余米作业。当手被冻僵了,就放在大衣中暖一暖,再接着画。“当地有句俗语,冰人不冰木。虽然春天临近树木发芽,但当时给大部分人都冻坏了。”


“这是一个学起来难、干起来苦的行当,我们很多同事学着学着就改行了。”吴书瑞坦言,如今的古建修复行业没有什么盈利,他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。他之前在一家建筑行业的国企工作,因仿古建筑的社会需求量增加,公司业务转变为仿古建筑的彩绘,“仿古建筑方案设计起来简单,工序少,使用化工颜料,利润也大。但这不是我当初学习古建修复的初衷。”


就这样,吴书瑞放弃了享受高薪待遇的国企工作,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家初创型私企,投身于古建修复工作当中,“古建修复成本高,其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就是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更了解历史,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。”


吴书瑞说,古建修复这份工作没有创作可言,全是模仿与继承。而最好的古建修复和保护就是让古建恢复原貌,透着传统气息,品起来原汁原味。


严寒烈日下依然遵循古建“规制”


“在常人看来,我们所做的古建修复只是拿起笔刷在古建筑上彩绘,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。”吴书瑞说,干古建修复就是一个杂家,从实地勘查,到查阅历史资料、设计修复方案、寻找矿石、研磨颜料到最后一层一层上色,整个过程需要20余道工序。


广州的中山堂纪念工程正值盛夏,气温连续三十七八摄氏度,“我们在室内顶部隔着玻璃不透风,每天四十多度。”共和国成立35周年前夕,天安门城楼彩画修缮,因为天安门城楼属于重檐古建,吴书瑞负责修缮的彩画位于第二檐,相当于12层楼高。夏季酷热,吴书瑞和同事穿着厚重的工作服,依然遵循古建“规制”,完成修复工作。


是什么动力让吴书瑞在烈日炙烤下认真完成修复工作?他说,中国的历史有多长,彩画的历史就有多长,每一个时代都有用彩画记录的历史,对待历史不容儿戏。


几十年坚守,吴书瑞也经历了不少“风光”。最让他骄傲的,还是“牌楼外交”。当年在美国华盛顿唐人街,有一个“华府牌楼”工程,那是中国建筑的象征,“我们作为大国工匠参与修建获得赞誉,特别自豪。”


“规制”是吴书瑞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。“文物修复就得按照原来的规制走。”吴书瑞说,“宋代有宋代的,清代有清代的;不同等级的建筑用什么样的比例、图案,都规定好了。”只有按照原来的规制,才能让更多的古建筑穿越历史的尘封,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。“如今,一些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,会使用金色颜料在古建筑上涂画,没有亮光。但我们均使用金箔贴金,出来的效果发亮,有古代建筑应有的大气。”


在吴书瑞眼中,最痛心的是看到古建被刷上化工颜料,纹饰被改变。化工颜料画不出古建绘画的细腻,经历风吹日晒褪色快,而矿石研磨的颜料至少可以达到五六十年不褪色。“化工颜料便宜,随意画纹饰不用考究历史,利润就大,但这样就失去了复原古建的意义与价值。”


他举例说,故宫里大量运用的和玺彩画,单单一个小样制作就需要一个月。从现场勘查、揣摩图样,到制作图谱、沥粉贴金,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、非凡的手工技艺、超出常人的体力和毅力,很难有所造诣。此前,故宫养心殿是吴书瑞负责的古建修复工作之一,取样原始颜料化验成分,剖析绘画层次,记录纹饰图案,“把最真实的古建原貌以及绘画步骤记录下来,就是对历史、对古建最大的尊敬。”


如今,吴书瑞把古建绘画所用的天然矿物质颜料,用在了“金韵葫芦”的创作中,将葫芦赋予时代文化气息,让其成为工艺品,走进千家万户。2016年,吴书瑞的“金韵葫芦”在北京国际文创产业博览会上获得“最佳展示奖”。


5月12日是香港法定佛诞假日。数千名佛门弟子从四面八方赶到香港体育馆,参加一年一度的浴佛大典。与此同时,在港岛跑马地印度教寺庙内,印度教徒们举行了一场聚会,他们一起演奏音乐,享用餐饭。这种不同宗教、文化相互尊重、和谐共处的情景,在香港时时可见。


香港自开埠以来,一直是一个华洋共处的港口城市。英国人密福特在1865年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:“香港是世界上最像大杂烩的地方之一。”在这里,不同族群和谐共处,处处展现着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气魄。


“回顾历史,包容并蓄这种特质一直存在。”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说,中华文化一直都容纳各种各样的东西,促进着文明的传承与发扬。


不同宗教和平相处,不同族群也和谐与共。香港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,在香港非华裔人口中,东南亚和南亚人占有很大比重。在大街上,总能见到东南亚人、欧洲人和各国混血儿的身影,听到混杂着粤语的英语和其他语言。


今年30岁的巴基斯坦裔李藤6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,顺利读完小学、中学、大学后,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:担任一所中学的联络主任,帮助校内的少数族裔学生更好地融入香港。


李藤刚到香港时,文化不同,语言不通,但她凭借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克服了这些障碍。“香港的包容让我们越来越好地生活,而我们也要通过努力,让香港的明天更加美丽。”她说。


在香港这幅五彩多元的美丽画卷上,中国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底色。郑培凯表示,香港的文学、音乐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、传统习惯、生活细节等,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。


美国人方美昂曾在北京居住和工作了15年,于2017年移居香港,目前担任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总监。深谙中国文化的她正带领区内的舞蹈、戏剧、戏曲、音乐团队,为表演艺术节目在构思、策划和执行方面注入活力。


“感觉香港很亲切,不会有疏离感。我几乎每天都参加不同的展览、演出和活动,香港艺术界十分丰富多彩。”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方美昂日前在一场晚宴上,与同座嘉宾相谈甚欢。她对香港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情有独钟,在她的餐盘中,是地道的粤菜。


被誉为“美食天堂”的香港,汇聚了东西方美食。在这里,不仅能吃到中国传统美食,如中国八大菜系,还能品尝到欧洲、东南亚、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风味。


湾仔星街小区、中环兰桂坊、苏豪美食区、尖沙咀诺士佛台及天文台围……从色彩丰富的亚洲美食到琳琅满目的西式佳肴,应有尽有。有人说,在香港的一条街道上,就可以体验一趟环球美味之旅。


“不用跑那么远,在我店里就能尝到好几个国家的美食。”湾仔一家餐馆的老板张敬初说。


除了美食,在旅游方面,香港也可谓中西荟萃。传统的祖先宗祠、氏族围村、佛堂庙宇,代表着东方历史文化的遗迹和景点遍布香港各个角落,而圣约翰座堂、犹太教莉亚堂等宗教建筑也在展现着独特的风情。


在香港,一年四季都可以体味到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。精彩的国外节日如法国五月节、泰式泼水节、荷兰日;世界级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巴塞尔艺术展、国际综艺合家欢;国际级的体育盛事如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、香港马拉松,都聚集在这个“亚洲盛事之都”。


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和谐共生,让香港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富多彩,展示出多元的文化魅力。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,不管你何种肤色,香港都会给你一个爱上她的理由,你也能在这里找到亲切的感觉和熟悉的味道。


“坚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。”在郑培凯看来,东西方文明相互包容理解,多元文化将继续在香港展现出勃勃生机。 


标签:行业资讯高端访谈建材应用市场评论建筑基材
免责声明: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本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一周内进行,以便我们及时处理。客服邮箱:service@cnso360.com | 客服QQ:23341571

全站地图

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
察报警平台

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
全网络监察

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
备案信息
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
举报中心

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
传播文明

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
电子标识